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200余只银行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破净 投资者“闭着眼”选产品成过去
发布日期: 2020-07-29 11:32:32 来源: 证券日报

尽管近日银行股涨势如虹,但或是在股债跷跷板作用下,“净值型理财”并未如股票一般表现回温。《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梳理发现,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的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仍有228只净值面值不足1元,且部分产品净值仍在下探。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部分净值型产品破净背后,产品的转让需求明显增加,同时,部分银行也尝试淡化“年化收益”这一业绩表达方式,对于银行来讲,也不断适应固收产品破净的新形势。

交通银行(601328)研究员、西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产品净值化转型等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观念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由过去主要集中于高净值客群的净值化理财产品向大众理财市场过渡,考验的不仅仅是理财子公司的专业水平,更考验的是整个银行系统理财营销、客户服务的水平。未来的银行理财格局将不再是粗放式营销、产品思维,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净值化和专业性,依托理财子公司的投研、专业化营销和客户资产管理做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

净值随市场波动将成为“常态”

银行开始适应“新形势”

2018年4月的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产品的“不保本”就已经写入时间表。但直到今年年中,市场才认识到它的力量。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统计梳理发现,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市场上仍存续的共有510只,这里面共有228只理财产品净值面值低于1元,其中不少R2级中低风险产品。相比前两周,“破净”形势并未好转。此外,很多有代表性的产品甚至有净值继续下探的趋势。比如某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单位净值从6月10日的最低谷0.9988,下降到7月17日最新公布的0.9987,目前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0.14%,仍然为负值。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不少银行的公众号以及理财产品界面都在努力给客户普及净值型理财产品相关内容和选择方式。比如交通银行的理财公众号上推出了连续三周的净值型产品理财小课堂。

某银行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随着资管新规的不断过渡,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净值出现波动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说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肯定是银行理财最主要的产品形态,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也会成为理财产品的“常态”,这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投资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投资者“闭着眼”选产品成过去

银行“打破刚兑”背后应重塑销售体系

邓宇对记者表示,其实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中出现了净值的波动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尤其是随着刚兑被打破,日后投资者应该改变以往对银行理财“保本、刚兑”的观念,要学会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过去“闭着眼”选产品的日子可能不存在了。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指出,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给客户展示的收益率也是业绩比较基准,而非银行到期一定会给客户兑付的收益率,在投资过程中,产品的收益会受到投资标的走势、银行资产管理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打破刚兑”已经不再是口号了,是真实会发生的。

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理财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的资产标的,如果想对应的资产价格产生了波动,那么就会表现在理财产品的波动上,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自然特征。过去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较多,净值型较少,因此在资管新规的过渡下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银行方面也应该更多的与投资者多沟通交流,避免客户像过去一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只简单的看预期收益率就下单的方式。

“依靠高收益吸引客户的营销方法已逐渐被淘汰,资产新规执行后理财收益下降,保本产品退出市场必然造成客户流失。因此在‘打破刚兑’的背后所面临的其实也是销售体系的重塑。今后的理财产品营销应注会更注重客户的结构变化,重新划分客户类别,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针对不同客群定位产品,实现分层分类营销,提升客户体验和营销专业度。”邓宇对记者说。

本报见习记者 余俊毅